全国

修的浮生二日缘 本心之旅第11期活动有感

  • 开始时间:
  • 所需时间:天 (请提前安排行程)
  • 活动名额:人
  • 活动编号:BX2016-5

活动详情

活动正文

五台山回来的第二天脑海中还一直回闪着心经的文字和读经的节奏。大概是读经的节奏太魔性所以只是两次早课的时间跟佛经接触却已经被那些简单的节拍洗脑了。

我一直对于寺庙的一切都存有些许好奇,所以爱去寺庙。有的金碧辉煌,有的庄严肃穆,大都是作为游览项目欢迎四方旅客。可是寺庙,应该是宁谧的,不该那么喧哗。虽无鎏金铜瓦香烟缭绕,但有宝相庄严宁静致远。古佛寺如是。

去寺庙,与信仰无关,也从未接触佛法。只是对寺庙宫殿模式的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却也明白要对庄严肃穆的佛像保持敬畏。我也算是与佛有缘吧!曾经在山路上骑行爬坡到疲惫不堪时听到戒台寺的钟声而明白清新梵音的意义,也曾在大昭寺特地等待喇嘛在法会上读经而被歌曲一般的诵经声所吸引,也曾读到开元寺“了了有何不了”的楹联后在很多不开心的时候回想起来自我慰藉。


所以当同事介绍给我本心之旅的活动时我是很乐意参加的。因为能够去体验僧人的生活去真正的寺庙了解它的内涵去将心底好奇一探究竟。

本心之旅的本意,实在禅寺内修行两日,体验清心静气的心灵之旅,就是要静心。要做早晚课念经,要早中晚打坐,一者动一者静。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念经是修行。第一次早课读经的时候,跟着师父的语调和木鱼的拍子朗诵。汉译的楞严经,还是勉强能跟上师父的节奏,可是一到梵语的大悲咒,字不认识节奏跟不上,完全是不知所云。直到从师父们口中极快的节奏里辨别出心经,我才算重回正轨。除了读经,还要祷告菩萨,师父带着我们绕殿而行,所唱经文如天籁之音。期间几度施行跪拜礼。经书里,是佛陀的教导,是先贤的智慧。在念经的时候,虽然全心专注在经文里,一朝一夕也并不能理解经书中的文字。可是所谓读书三遍其义自见,日复一日的读经,必然能够豁然开悟。

 

打坐是修行。师父说打坐是修心,要做到心无外物,外界有声音,于我心却无一物,进而摒弃各种念想:求不得、区别、欲望。开始打坐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一些人一些事情,甚至于因为困会睡着。然后,就故意让自己去想佛家的经典,什么人生有八苦,什么放下执着,也算是让自己去开悟吧。慢慢得,也能够学着去控制呼吸调整吐纳,尽量不去想什么事情。每当想到什么东西,似乎脑海中就会有一张大手,会把心中乱想的一些都一扫而走。可是到最后,总是会脚麻,就再也无法集中精神。师父说两天太短了,要三个月才能打通气血,要三年才能小成。可是我们没有时间,也只能管中窥豹了。

 

吃饭也是修行。饭前要读经。吃饭要止语,不可东张西望,不可剩饭。饭后要礼佛要念咒。庙里的素斋不算好,可是吃惯了大油大荤,偶尔吃点萝卜咸菜粗纤维也是挺好的。师父说,道济和尚吃肉喝酒,但是在他口中,酒肉和萝卜,是一个味道。饭菜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心中有佛,无所谓吃什么,有了境界,什么都是没有味道的。

没有味道,大概就是“无”的境界吧。读王阳明《传习录》,有语:入大火如入清凉境。以吃为例,虽然入口的是咸菜,但是心中想着它是红烧肉,那它就是红烧肉。而如师父言,一切都是无。咸菜也好红烧肉也好,境界到了,入口都是一般——没有味道。这个至臻的境界比心学还高一点。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一般人,远不能达到这么高的修为。所以,只是去修行吧。而修行,没有高低之分。

 

住持师父和我们在客堂聊天的时候,跟那个读经打坐的和尚判若两人。这时候的他就像一个亲切的老朋友,没有一丝老和尚的呆板和大方丈的固执。他喜欢用打坐的姿势坐着,喜欢喝大红袍。他说,寺院是修行的场所,不应当重香火。有的老居士拜佛只是迷信,求佛祖保佑,而不是要去探究佛法。其实佛是在自己心中的,修行到了会明白自己就是佛。他说佛法讲究“开智慧”,慧能五世祖并不识字,却一样可以留下伟大的著作。师父和我们交流了很多,有些我并不赞同,可是我喜欢他那智慧的样子。


两天的体验过得非常快还没跟师兄师姐们混熟就该分别了。师父说不要说分别要相信缘分。相处的时间很短可是感觉收获了很多还有更多的东西要靠自己去慢慢感悟。

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很容易就爱上一些东西,比如这两天在古佛寺暂时忘记城市里喧嚣热闹而回归平静祥和的生活,比如那一片上午蓝天白云下午阴云密布雨后双道彩虹的天空。

 

作者为:本心之旅第11期活动  森路路师姐所写